close

 

How to think like a great graphic designer

出版書衣是白的,再版後改成了黑色

本書作者黛比‧米曼(Debbie Millman)是一名品牌顧問,在她的個人網站上則自稱作家、編輯與藝術家

黛比訪談了26位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設計師

並非要讀者學習這些平面設計師的思考方式,而是了解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動機

是將設計學子引進門的好管道

 

麥可‧貝汝 (Michael Bierut)

- 創辦「設計觀察員」部落格 (Design Observer)

- 五角星設計公司 (Pentagram)

- 與其說設計講求創意,不如說設計是強調融會貫通的能力

- 馬西莫有句名言「做出來的東西走樣就是走樣,沒有什麼藉口。」

- 時間不夠用或是客戶耍白癡,那都是你家的事。人家看在眼裡的只有的你設計,和設計的好壞

  不要抱怨、不要找藉口

 

卡倫‧戈柏 (Carin Goldberg)

- 書籍設計、唱片封套設計

 

米爾頓‧葛雷瑟 (Carin Goldberg)

    

- 被形容為「充滿傳奇色彩、才華洋溢、聰明絕頂、天真爛漫」

- 能夠在原本的設計之外,以深刻、不可思議的方式打動人心的作品,我們稱之為偉大的作品

- 小時候看到表哥在紙袋上畫一隻鳥,覺得很神奇,因此決定要「創造奇蹟」

- 設計是不斷在變化的

- 他的作品充滿樂趣、幽默、巧思與溫馨

  心中要有思想、作品要有內涵

- 盡情創造、盡情破壞

  要不斷前進、不要留戀過去

- 記憶是為了要強化自我內心的焦慮

- 你是活在愛之中還是恐懼之中?

- 用嚴格的標準看待自己的作品

- 愛就是去體認其他人的真實存在

- 你的本質是什麼,就會傳遞出什麼樣的想法和信念

- 所謂的標準是可以化繁為簡的,只是在最簡單的細節上都必須表現完美

- 冒險活動完全在我心裡,思考,就是最大的冒險旅程

- 關心周遭所發生的一切事物

- 設計師要用負責任的態度來思考設計本身對這個社會的影響力

- 從看到那個紙袋開始,從來沒有偏離過這條路,把每一天都投注在創作上

  專注、聚焦、堅持,無論是設計還是其他事

- 「圖釘」工作室 (Push Pin Studios)

- 對設計師提出的道德批判

「平面設計師通往地獄的十二步」(12 Steps on the Graphic Designer's Road to Hell)

(大概是在說,設計師要秉持道德與正義,很帥氣,但許多年輕設計師初出茅廬,是無法輕易選擇工作的,這也勤勉設計學子努力爬上頂端,雖然有點主觀,但也正符合米爾頓認為「設計師要對世界負責任」的論點)

 

寶拉‧雪兒 (Paula Scher)

- 第一次的創作是?

  「六年級的一張壁報。」

- 字體高手

- 認為設計是「規劃」的藝術,設計師則是視覺規劃師

- 規劃的對象可能是圖案、產品或影像......

- 成不成功在於是否能不斷成長

- 原則上,在每個領域裡的東西該長什麼樣子大概都有一個典型模式,要能夠找到新的方法,讓這些典型突破既有的框框

  這部分,經驗的累積就很重要了

 

史蒂芬‧塞格麥斯特 (Stefan Sagmeister)

- 第一次的創作是?

  「八歲,在學校裡的拼貼作品,雖然我的美術老師給了不太高的評價。」

- 知名的設計師和知名的水電工沒什麼兩樣

  (這句話我思考很久,我的解讀是,史蒂芬表示了設計對人類生活的平凡與重要,隨時隨地的介入我們的生活,以及史蒂芬的自我謙虛)

- 讓生活變成一種藝術

- 把「重頭來過」當樂趣!

  保持愉悅,持續前進

- 天份是種想把某件事做到最好的「渴望」

 

聶維爾‧布羅第 (Neville Brody)

- 第一次的創作是?

  「呃,我是在會走路之前就開始畫畫了。我從沒思考過將來要做什麼,因為要做什麼已經擺在眼前了,沒什麼好選的。」

- 設計師會影響視聽,要對社會負更多責任感

  (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從大眾的角度出發)

- 設計就是把無形的想法具體化

- 純藝術的世界充滿了商業色彩,可以說是一種虛假的文化。反之,平面設計界擺明了是一個商業化的產業,在這樣的環境裡搞創意,比起你假裝在文化產業裡卻弄得滿身是銅臭味來得強多了。

  (這值得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反思,台灣近年來很瘋「文創」,但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過度商業化卻又要假裝充滿「文藝氣息」,這也是台灣設計為何遲遲無法大步上國際的原因)

- 隨著社會國際化發展,所有元素都可以互相調換,文化已經喪失核心意義

- 大家都以為前衛的設計都是在時尚流行圈裡,但其實那些都稱不上真正的前衛,前衛應該是不帶有商業色彩的

- 開放性的設計才會有對話,觀眾看了這件作品、對這件作品有了自己的想法,那這件作品才能算真的完成了

- 試著用非商業的角度去思考,大膽地去搞一些有深度的東西

- 盡量放寬心胸,傳達的信念要平易近人

 

彼得‧薩維爾 (Peter Saville)

- 唱片封面設計

- 平面設計是理性思考的能力和策略,應該稱「傳達設計」

-現在大家都認為平面設計是一種表現自我的媒介,這是錯誤的觀念, 「適度」表現自我即可,作品要親近大眾

- 傳達設計(cmmunication design)是為他人、也是對他人而做的

- 你是如何開始做平面設計的?

  「我的高中老師問我和我朋友有沒有考慮要走這一行,我們回答『沒有,那是什麼東西?』他說這是一門專業,我們簡直不敢相信,每天午餐時間玩瘋了的東西竟然可以當飯吃耶!」

- 喜歡你所做的事,並把事情做好;要去喜歡你所做的事,為「別人」賦予它們意義

 

艾蜜莉‧歐柏爾曼 (Emily Oberman) & 邦妮‧席格勒 (Bonnie Siegler)

   

- 十七號工作室 (Number 17)

- 作品在他們之間一來一往,裡頭完全沒有妥協的成分

   表示她們會反覆討論、修改,讓作品保持在一個完美的境界

- 從「人」的本位出發,把設計師的角色擺在第二位

- 身為設計師,要針對案子做分析和解決問題

 

詹姆斯‧維克特 (James Victore)

- 來談談你最早和創意有關的記憶

  「有一本書叫《我的名字是阿希爾李維》(My Name is Asher Lev),它讓我『恍然大悟』,我會跟所有問我這個問題的人說,我是生來就註定要吃這行飯的,我生來就是要當設計師的,這就是我的命運。」

- 機會,有時候得靠自己去創造

  儲備實力!

- 自由過頭不見得是好事,要為「客戶的觀眾」( 他人 ) 而設計,該妥協的時候就要妥協

- 設計圈裡的人太多了,但設計狂人和藝術家倒是少,現在看到的幾乎都是MBA

- 知道什麼時候該收手很重要

 

前田約翰 (John Maeda)

- 不斷改變自己做的事

- 文字本身比圖像更來得有威力

 

保羅‧塞爾 (Paul Sahre)

- 來談談你最早和創意有關的記憶

  「打從我出生以來,就不停地在畫畫。」

- 你記得第一張畫是畫些什麼嗎?

  「我畫了一個聖誕樹的裝飾,像棒球選手的頭那樣。」

- 有想過走其他路嗎?

  「沒有,這是我這一輩子注定要走的路。」

- 我們通常會說平面設計是一種「應用藝術」,其中要不有客戶的角色存在,不然也有特定的傳達對象

- 設計屬於利己又利他的行為

- 要把設計做好,要能夠打動人心,作品就得跟設計者本身緊密相關,作品當中一定要有一些動機

  以自身的經驗去發想,更能從中提煉出精髓,取得普遍性共鳴

- 「成功的創意作品」和「打動人心、改變別人看法的作品」是兩回事

 

奇普‧基德 (Chip Kidd)

- 學著用大腦和雙手去解決問題

- 要成為一位出色的平面設計師,兩件事,練習玩填字遊戲,可以幫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語言;學習寫作,這可以強迫你好好運用語言

- 對一個從事創意工作的人來說,全心全意地滿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潔西卡‧荷芬 (Jessica Helfand)

- 不被定義的平面設計,才是最成功的平面設計

- 畫畫是讓你的想法具體化的最好辦法,可以快速無障礙地與人溝通

- 作品會和我們過去已經做過的、或是已知的事物之間有些關聯

- 吹毛求疵和善解人意是兩個不衝突的特質

 ( 皆須應用在設計上。為他人而設計的思考方向、對作品完美的要求)

- 現在所謂的「風格」已經反客為主,設計的「內容」變得無關緊要了。加上科技的發展和普及讓大家忘了什麼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禮數,導致現在的設計師變得越來越自大,以前不是這樣子的。

 

西摩‧史瓦斯特 (Seymour Chwast)

- 第一次的創作是?

  「我小時候陪我媽上美容院,我會一邊等她、一邊拿眉筆畫娃娃頭。」

- 工作的時候,我會先用「心」,再用「手」

 

露西爾‧坦那札斯 (Lucille Tenazas)

- 我的作品的確是以自行設計為主,但其中我很用心地融合語言和視覺的元素,所以我會說,這些作品的主要精神是在語言言,而非字型

- 要去定義什麼是種要的事情,誠實地面對自己

- 要能夠和另一個人、另一種文化,和所有我們不同的人產生共鳴

- 只要夠努力,沒有辦不到的事

 

佛漢‧奧利佛 (Vaughan Oliver)

- 我們應該要對別人的話表現出好奇、有興趣的樣子

- 如果平面設計本身沒辦法達到溝通的目的,那它就不具任何意義了

- 假使有人用「神秘」神秘」或「含糊」(或台灣人常用的「深奧」)來形容我們的作品,那表示我們的東西在「溝通」上仍有改善的空間

  因為設計是要取得普羅大眾的共鳴~

- 想要讓人家買單,就要相信自己正在做對的事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那要拿什麼去說服別人呢~)

 

史戴夫‧蓋斯柏勒 (Steff Geissbuhler)

- 「要事為先」宣言(Ken Garland : First Things Firs)所彰顯的內容和精神是設計界最重要的論點之一

 

史蒂芬‧道爾 (Stephen Doyle)

- 邏輯成不了什麼大事,但是想像力可以讓你掙脫邏輯思考的陷阱

 

阿勃勒‧米勒 (Abbott Miller)

- 設計是去了解世界 、幫助世界進而改善世界的一個路徑

- 深度參與,讓作品更淺顯、更可親、也更動人

 

馬西莫‧維格涅里 (Massimo Vignelli)

- 所謂文化,是經過萬年的時間累積而成的,可以說優雅的心靈是屬於文化與教養的副產品可以說優雅的心靈是屬於文化與教養的副產品

- 設計師就是要負責照料我們生活周遭一切的事物;設計是為了使這個世界更美好而存在的

- 風格是具體的,是可以想像出來的;然而品質是無形的

- 行銷的目的應該是要去發現消費者「需要」什麼,不是「想要」什麼

- 把能去的東西都去掉,「本質」就會出來了

 

 

 

 

arrow
arrow

    木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